古文〔 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
《正韻》並苦悶切,坤
去聲(kuˋn)。 《説文》故廬也。从木,在口
中。 《徐鍇曰》舊所居廬,故其木久而困
也。 《六書本義》木在囗中,木不得申也,
借為窮困,病困之義。又卦名。 《易困
卦》象曰,澤無水困,君子以致命遂志。又
《序卦》升而不已則困。又《廣韻》窮也,
苦也。 《書大禹謨》不廢困窮。 《禮中庸》
事前定則不困。又《史記范睢蔡澤傳》二
子不困阸,惡能激乎。又瘁也,倦極力
乏也。 《後漢耿純傳》世祖至營,勞純曰,
昨夜困乎。又憂愁也。 《書盤庚》汝不
就朕心之攸困。又亂也。 《論語》不為
酒困,[註]言不為酒所困而及亂也。
又不通也。 《禮中庸》或困而知之。 《論
語》困而學之,又其次也。[註]謂有所不
通也。又《孟子》困於心,衡于慮,而後
作。[註]事勢窮蹙,以至困於心,衡於慮,
然後奮發而興起也。又為人所阸亦曰
困。 《左傳宣十四年》困獸猶 ,况國相
乎。又叶苦昆切,音坤。 《易林》陽不制
陰,宜其家困。又叶苦卷切,款去聲。
《後漢竇何傳贊》上惽下蔽,人靈動怨,將
糾邪慝,以合人願。道之屈矣,代離凶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