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唐韻》《集韻》並胡官切,音桓(huaˊn)。 《説文》草也,可爲席。 《詩小雅》上莞下簟。[箋]小蒲之席也。 《爾雅釋草》莞,苻蘺。
[註]白蒲,一名苻蘺,楚謂之莞蒲。 《禮禮器》莞蕈之安,而藁鞂之設。 《前漢東方朔傳》莞蒲爲席。[註]莞,今謂之蔥蒲。又姓。
《晉書武帝紀》吳將莞恭。又《集韻》沽還切,音關(guaㄧn)。義同。又古 切,音官(guaㄧn)。 《韻會》亦莞蒲也。又東莞,地名。 《史記註》東莞在琅邪。 《綱目集覽》今沂州沂水縣,古東莞也。 《方輿勝覽》廣州路有東莞縣。又谷名。 《水經註》高都縣有莞谷。又戶板切,音皖(waˇn)。
《論語》夫子莞爾而笑。 《何晏註》莞爾,小笑貌。又《韻補》圭園切。
《韓愈詩》欲不出納,以堙其源。空堂幽幽,有秸有莞。 《六書故》作 。 《篇海》作ZTBUU。
|